土王用事是古代历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每年四季的最后十八天,象征着土的旺盛时期。土王用事的具体日期是每年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十八天。
土王用事是指每季最后十八度。周天三百六十度,以五行平分,各得七十二度。立春起七十二度属木,立夏起七十二度属火,立秋起七十二度属金,立冬起七十二度属水,而土旺于四季。地球的公转轨道并不是圆形的,同时月球及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导致地球公转的速度快慢在不断地变化,因而采用视太阳黄经度作为历法划分是最科学的,如二十四节气。所以土王用事应以四立前十八度为计算标准。
历书上在每年的三、六、九、十二等四个月,都注有土王用事日。民间在土王用事期间,古人认为土气特旺,不宜进行兴工动土等活动,如建造、安葬、修方等。这是因为土王用事后,土气旺盛,被认为是忌讳动土的时间。然而,如果在此之前已经进行了这些活动,之后可以继续进行,不必忌讳。这个说法的由来,有个风趣的传说。
远古时,天上玉帝召集下界金木水火土五王上天廷,商议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中各人分管的时间。金木水火四王按时到齐。土王因好酒贪杯,醉卧在床。玉帝等了好久,土王总不到来。于是把一年四季分为春夏秋冬,木王管春季,火王管夏季,金王管秋季,水王管冬季。由于四王的性格不同,所以四季温凉寒热就不同了。
玉皇刚好分配完毕,土王方才到来,他闹着要平分管理。可是议好了的事,哪能要推翻就推翻。结果,玉皇想出一个办法:在各王管理的四季里,每季划出十八天给土王管理,四季合计七十二天。而其他各季也正好存下七十二天。这么一分,土王方始同意,说定在四季的三、六、九、十二四个月中,各划出十八天归土王管理。谁也不准占用。从此,历书上便记上“土王用事日”。
尽管现代对土王用事的风俗不如古代那么强烈,但这一概念仍然在一些文化和习俗中有所体现。例如,在一些风水和择日的应用中,土王用事仍然被考虑在内,尽管其科学性和实际影响存在争议。